沟通不畅,基层有罪?
标题加个问号,是想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,引发有关企业管理中沟通问题的讨论。
昨天住珠海华骏酒店,早上就在楼下的老树咖啡用餐。早餐设计得实在是简朴,八点以后几乎没东西填饱肚子,粥倒是保证供应。我用早餐的标准是能活命就行,一般喝碗粥拉倒,有时想多睡会儿干脆不吃。尝了一口,味道不对,赶紧放下,本想掉头就走,刚好一服务员从旁经过,顺便提醒了一下:小伙子,你们的粥味道不太对劲。小伙子赶紧说:哦,哦。我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,多了一句嘴:你能不能把这事反映一下。小伙子赶紧说:好,我去说一下。说完,他赶紧往厨房里走。我也准备提包走人了,说实话对个不太有好感的餐厅实在不想多呆。小伙子看我要走了,几乎没有想继续往里走的意思,回头看我走远了没。我走了两步,我知道小伙子要表演了,赶紧走回到厨房的门口,小伙子的前脚刚进厨房的门口,后脚还没迈进去,就转身出来了,与我面对面碰个正着。一看是我,小伙子低头红脸一溜烟跑了。小伙子在制造一种已经向上反映顾客投诉(估计算不上投诉)的假象,来蒙骗客户—飞机晚点的时候,航空公司经常干这一招。
我们来分析一下,小伙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出现:
1、对于类似的投诉,他今早上已经接到过好几起,可能之前已经向厨房反映过,或许厨房正在解决这个问题,但客户(我)不知情,为了安抚客户的情绪,所以他要演戏;
2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投诉粥的质量有问题,但厨房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,或有其它隐情(如省成本购劣质大米等)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,小伙子知道投诉了也没有用。所以只有应付;
3、小伙子的工作态度本身就是应付了事,再说这是一位要离开餐厅的客人,所以他(她)反馈的信息已经不在重要,仅仅是为了不让这位将要离开的客户惹麻烦,所以,必须应付一下;
4、公司的培训课堂中有教过员工如何应对客户投诉,学员学会应对“投诉”的技巧,却忽略了“投诉”作为信息的重要性,就照老师教的走了一趟过场;
……
总之,小伙子上演了一出欺骗客户也欺骗自己“掩耳盗铃”式的把戏,弄得当事人哭笑不得。笑的是小伙子还算是有技巧的人,只是演得不够真;要哭的是光天化日之下,我们竟然被人当猴耍。其实,类似的事件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着,去银行办事,你投诉他们的服务质量,接待员会说你说的问题我一定会向上反应的,结果下次去照常,你就不知道是她没有反映呢,还是她的上级没有改进。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和服务投诉时,我们得到最多的回应也是:你反映的情况我一定会向上级反映的,结果就是石沉大海。周而复始,我们已经习惯了甚至麻木于我们的诉求被人漠视,而当我们见怪不怪的时候,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:一线工作人员的遇到重要反馈信息就这样被糟蹋了,本该是一次很好的改进机会,结果眼睁睁地流失了。信息链被一群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小员工给无情地切断了。本该及时暴露的管理小问题非得蓄积成不可收拾局面时才会被重视,沟通成本的变化可想而知。
看瞅着宝贵的资源被浪费,你就能理解为何当年的皇帝们为何要微服私访了。